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钢铁行业也随之发生新变化,呈现出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和高压力“三低一高”的发展特征。
产能过剩现已成为当今钢铁行业的代名词,从图1也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粗钢的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因产量增速快于表观消费量增速而导致供给过剩,且供给过剩的程度有所加剧。由图可知,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23亿吨,同比增长5.60%;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8亿吨,同比增长1.42%,据预测到2015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此前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国中远期粗钢消费量的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目前看,中国钢铁消费增量空间已非常有限。总体供应扩张趋势大于需求扩张趋势,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钢材价格或将熊途漫漫。
供需关系长期失衡是造成钢铁企业长期低效益的重要原因。根据上市钢企的业绩报告,2015年第一季度35家上市钢企发布了一季报,其中,17家出现亏损。钢铁龙头企业 宝钢股份虽以首季净利润15.47亿元位于盈利榜之首,但其营业收入却出现了同比11.47%的下滑。5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1-4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56.6亿元,同比下降35.5%,可见钢铁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
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连续多年徘徊在低谷,一方面是因为产能过剩、需求未有效启动等市场这座大山,另一方面,资金及环保压力也是压在钢企之上的两座大山。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国企负债规模增大,钢铁等行业尤为突出,预估已经接近70%的水平,部分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超过这一数值。环保方面,2015年1月1日,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吨钢成本随之增加。为了通过《新环保法》的考验,资金紧张的钢企还需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环保方面,可谓“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