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总体的内在经营质量看,问题依然较为严峻。今年前10个月,我国的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07%,但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3%,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上升5.12%,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0.68%,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9.98%。
“值得关注的是,一批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和一系列内部管理变革,积极主动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长富说,“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企业面临极大的困难,如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有的停产,有的甚至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
据张长富介绍,钢协会员企业中,2013年利润排名前20位的钢铁企业利润合计占全部盈利企业总额的65.66%,而今年前10个月该比例进一步上升到78.97%。这组数据表明,钢铁企业分化正在加剧。
“新常态对钢铁行业而言,既是新挑战,也有新机遇。”张长富指出,“钢铁产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所以要充满信心。”
在新常态下,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下游用钢产业升级加快,将助推钢材性能与质量的提升。以造 船板为例,在去年造船板需求中高强船板占比不足10%,而今年高强船板占比已经超过50%。此外,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的推进和《沿边地区开发规划(2014~2020)》的实施等预示钢铁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依然可观。
张长富认为,2015年钢铁产品需求总量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波动幅度不会超过3%,并呈现出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意见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的陆续出台,为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进行的财税、金融改革,钢铁产业政策的修订,新《环保法》和环保标准的严格实施等政策对抑制部分钢铁产能释放或淘汰部分产能的作用将逐步显现,并将倒逼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钢铁企业分化将持续,部分企业面临退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将逐步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