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雷平喜曾公开表示,矿价大幅下跌,短期看,降低了进口铁矿石的成本,对缓解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利;但中长期看,低矿价也会导致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融资困难,投资下降,规模萎缩,不利于国内铁矿企业的稳定发展。
“铁矿石的价格会有一个成本线支撑,跌破这个杠杠,一些国产矿生产商只会离场。”兰格钢铁网铁矿石分析师张琳认为,未来国内仍有部分矿山企业面临降产能甚至关停的局面。
但不是每一家矿山企业都有贸然停产的勇气,因为停产后,遇到的麻烦可能会更大。
分析师介绍,国内矿山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钢厂附属矿山企业、国有独立矿山企业和民营独立矿山企业。“盈利与否、盈利多少对国有矿山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亏损就关停,没法跟政府、跟职工交代,造成就业、财税方面的问题,反而麻烦更大。”他说。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安徽的一家大型矿山企业,现在每卖出一吨铁精粉亏200块,一个月能产3万吨,差不多就是月亏500万~600万,但还是在开着,不敢停。“这些企业也会考虑成本,但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贸然停产,这些投入就打水漂了,再就是这些矿山一般都有渠道,停产后再恢复,可能原有的渠道再也拿不回来了。”分析师说。
他认为,即便铁矿石价格继续下降,国产矿的产量也不会有太大下降,“在前期铁矿石下跌的冲击下,国内大部分成本较高的民营小矿山基本关停了,这个量占到市场的10%左右”。
实际上,面对眼下的矿价走势,不少企业非但不减产反而选择扩产:山东一家矿业企业,目前也就刚刚保本,为了应对矿价下跌,正在谋求扩产,意在通过放大规模效应拉低平均生产成本;而攀钢矿业新增的白马铁矿二期项目,产能也在陆续释放。
“2014年以来投产的很多矿山,都是在之前市场行情看好的时候启动的项目。眼看要投产了,行情却剧变,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投产,否则前期巨额投入就完全无法收回。”分析师说,预计明年国内新增原矿4000万~500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