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1月,钢坯生产企业只有2个月是盈利的,并且盈利空间较小,意味着企业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亏损。300万吨的小钢坯企业,亏损100元/吨,意味着7个月的亏损高达1.75个亿元,其中还未包括财务成本。因此,2013年4季度,华东,华北和东北均出现小钢厂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相比钢坯企业,成材企业稍显优势,但也是自身难保。
银行跟钢厂的关系在重建过程中。2013年4季度,银行全面收紧钢铁行业的上下游资金。由于涉钢企业的资金量较大,同样一个300万吨的小钢厂,至少需要近5个亿周转资金。因此,银行不可能全面停贷。我们了解到银行会对钢厂的信用重新评估,将会出现放贷节奏减速和停止部分钢厂贷款的情况。碰到原材料结账时间点,或者钢厂还款的时间点,如果资金周转有问题,部分钢厂不排除低价抛货变现。同时,大贸易商为规避违约风险,对小钢厂的资源接盘非常谨慎。根据我们的调研,小钢厂的资源销售渠道比去年同期窄了很多。小钢厂的价格始终跟不上来,因此一批小钢厂的继续财务恶化,直至停产。
同时,环保压力增大,继续考验钢厂的流动现金承受能力。唐山市要求2013年底前烧结厂的脱硫设备全部上马;2014年6月底前,钢厂自有焦化厂全部完成湿熄到干熄的转化。
另外,唐山市强调在2014年6月底前,对于94座90平米以下的烧结机存在50万元/台的拆除奖励,2014年底前拆除奖励20万元/台。
因此,整个资金倒逼钢厂去产能的过程中,钢价会得到一定的支撑。当某些流动性较好的时间段,如2014年春节后,流动性比较宽松的时候,去产能进程会放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