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近年来,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这足以说明银行流动性紧张的现状。
在此次资金的强大压力下,目前,市场上一些钢贸商已经转入民间进行“融资”。而一直依靠贷款比较严重的钢厂此次也必将受到严重打击,近一两年,必将淘汰一批中小钢产,从而进行产业的重组和升级,而在此之前,螺纹钢仍有可能因抛售引发下跌。
光大期货分析师指出,钢材市场第三季度需求难以有明显的好转。刚刚爆发了银行业资金荒,以及美国收紧货币的预期,使得国内股市及商品一再疲软走弱,尤其钢价与股市关联性非常大,这使得从价格上来看,有起色的难度较大,而从目前贷款难度增大的角度来看,第三季度需求预计也很难出现重大改观。 为了提高“造血”能力,我国发动过“大炼钢铁”运动,提出过“工业三年赶超英美”等轰轰烈烈的口号。后来虽然最后花的时间可能长了些,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我们当初的美好愿景到现在已经超额完成指标了,道理很简单,现在中国的钢铁行业仅“燕国”和“赵国”(也就是河北)的钢铁产量就已经超越了英美。从1990年的钢铁产量破亿吨开始,中国的钢铁工业再也不用为产量低而发愁了,到现在一路滚雪球下来,钢铁产能居然成了我们“幸福”的烦恼。“血液充足”的中国工业在钢铁行业的支撑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前期被掩盖的问题也开始渐渐暴露出来。这里面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过剩的问题,虽然钢铁是工业发展的血液,但现在的工业“用血量”毕竟有限,而工业不像医院,有“血库”来进行储备工作,所以,之前紧俏的钢铁现在开始逐渐被人冷落,皇帝的女儿成为了落架的凤凰。
如果单纯是“失宠”还不值得我们挠头,更主要的是当年的“一窝蜂”下来之后导致钢铁行业中有好多“超生游击队”,这些“黑户”没有准生证明,当年也许是一腔热血为了国家工业做贡献,但现在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对钢铁行业进行瘦身和管理也就在所难免了。以前谁都可以干的模式如今在钢铁行业已经开始行不通了。
近日,国务院批示河北钢铁违规项目多,据说廊坊市的有关领导因此中招而被免职。由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以工业为纲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对于“富态”的钢铁业而言,这时候是修炼自己内在气质的关键时期,因为这时候已经不是那个靠个头大小来比量地位的年代了。在后工业时代,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上了日程,人们对于雾霾等的容忍度正在淡去,一旦环保零容忍推广开来,那么钢铁工业如果不提早应变,到时候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拿着刀子给自己割肉瘦身了。与其这样,倒不如自己提早动手,寻求突破和改变。自己动手,无外乎两个主流方向:一个就是用市场法则说了算,实行效益说了算的原则,末尾淘汰掉那些不具备盈利能力的钢铁企业。而另一个就是政府出面进行瘦身运动,这就需要通过环保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衡量考核之后才能出现被淘汰的企业。只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前面一种的可操作空间不大,因为中国的钢铁行业有“国字号”和“民字头”的区别,而两者的状态恰恰符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两种状态,“国字号”就像孙猴子跟了唐僧之后一样,有了铁饭碗,给别人打工自然动力不足,干多干少都一样,有事就去找各路神仙帮忙,自己更多时候出工不出力。而“民字头”则像大圣在花果山自己扯旗立山头儿一样,创业板的齐天大圣可以说是真的玩儿命,最后到了诸神退避的地步。两者相较,自然后者的盈利能力更强,但在当前的体制下淘汰掉国有企业并不现实,所以市场体制实现产能瘦身在当下的中国并不靠谱。
既然市场这条路走不通,那么政府出面总可以吧,目前看来情况也不乐观。因为这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博弈。都说全国一盘棋,可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都不愿意充当全国这盘大棋里面的一颗“弃子”。所以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地方政府是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真正能对自己区域内的产能“下死手”的并不多见。
既然两条理论上的路都走的不太舒坦,那么真的没有其他路可走吗?其实也不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