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海市国资委下发《关于排查钢贸融资领域的紧急通知》(沪国资委法规<2012>302号)。通知表示,接到市公安局通报,部分在上海经营钢贸企业的福建宁德人员使用虚假仓单,向国有企业融资,已形成国有企业的重大风险。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将全面查清委管企业涉及情况,妥善处理问题,排除风险。
此次紧急通知的排查内容主要有两方面:1、逐笔核查企业通过贸易方式为钢贸企业提供融资的情况,对涉及福建宁德人员的要重点排查,查清所持仓单真伪,查明风险状况,指定防范措施;2、涉及国有仓储业务的委管企业,对租赁办公场所及货物堆场的小型仓储企业开展排查,注意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开展清理整顿。上海市国资委要求,凡是排查中涉及钢贸领域融资的问题,已进入司法程序,或拟采取司法措施的,在接到通知的三日内上报情况,其他排查清理整顿情况,在8月30日前上报。
紧急通知并非毫无预兆。《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根据“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信息,在8月份集中开庭的一系列案件中,包括上海天展钢铁有限公司、上海银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舜泽钢铁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钢贸企业被告上法庭,原告则是光大银行上海金山支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杭州银行上海分行三家银行。这批案件的起因多是钢贸商逾期未还贷,于是银行将几家联保的钢贸商一并起诉。据统计,2011年上海钢贸企业向各类银行融资贷款总额达1510亿元,钢贸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89亿元,钢贸企业年负担将近250亿元利息和费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截至7月31日,今年上半年中国钢企利润同比骤降96%。经济增长放缓显然已经使钢铁业变成“重灾区”,上半年中钢协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降幅达95.81%;企业亏损额达到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三成以上。销售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仅为0.13%。
由于钢贸和钢铁企业破产或经营不景气导致的银行坏账风险逐步上升,银监会在5月末内部下发的一份通报中强调,当前信贷领域风险管控有待进一步提高。通报指出,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风险敞口最大的高危行业依次为:政府融资平台、钢铁行业、有色金属、房地产等。
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风险敞口已置于房地产行业之前。监管层对上述两个行业贷款风险的担忧,可见一斑。对此,银行已经开始警惕钢贸企业经营的周期性风险,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产品销售要时时监控,同时对处于景气下滑周期的行业要有前瞻性的预判。 |